郭尚阳讲道家思想精粹(一)
各位同道大家好,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道家思想精粹。我此时要讲的这个道,不是“研究家”“考据家”“理论家”“宗教家”和“学者”们的道,而是修道的道。大道涵盖一切,而不同的人眼中的道是不同的,所以说讲道,是最容易的事,也是最难的事。说容易,是因为你不论怎么讲都不会错,都是道的一部分,都不脱出道的范畴,区别只是你所讲的内容,能够涵盖多少道理,能够多么贴近道的本意。说难是因为要尽量的贴近于道,尽量涵盖更多的道,实在是不容易。那么现在,我们就从修行的角度,一起来看一看道是什么。修行分为三个方面,形、神与道心,也就是肉身修行、精神修行和道心境界。形神俱妙之法不可以传于六耳,我们要讲的主要是其中第三点——道心境界。道家思想精粹分为八篇:
道生天地物我齐,相形相成辩证法,道法自然为不为,道心逍遥无所滞,
知常不妄行如一,柔弱执中在世德,寿蔽天地养生主,小国寡民治世说。
第一篇:道生天地物我齐
道德经第一章。
据说首先读一段道德经,是讲道的必要的正常的节奏,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道德经的第一章:
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;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无,名万物之始也;有,名万物之母也。故恒无,欲也以观其眇;恒有,欲也以观其曒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眇之门。
我解释里面几个关键的词,大家自然就知道怎么去解释。第一个字是“恒”,“恒”就是永恒亘古本来存在。第二个字是“眇”,“眇”就是瞎子,就是不可知,就是微渺不可见。第三个字是“曒”,“曒”就是明亮、无限光明的意思。第四个字是“玄”,“玄”就是无限玄妙演变转化。我们现在可以把它连起来。道如果宣之于口,便只是你口中的道,而不是本来永恒存在的道,名如果用以称呼,便只是名相,而不是本来永恒存在的真相。无,是天地的起始,有,是万物的根源。所以本来存在的无,是混沌不可知的,要看到它如微渺而不可见,本来存在的有,是具象而可知的,要看到它如光明无边无限。无和有皆出于道,是大道意志的体现,都是大道的演变转化和发展。在无限玄妙的演变转化发展之中,有微渺不可测度的门户。这只是抛砖引玉,大家可以结合无极图和太极图,来做进一步的延伸思考。有和无是相对的一对概念,如果没有有这个概念,哪里会有无这个概念呢,所以有和无,只是用不同对立的概念对同一件事物的描述。老子还说过,有无相生,有和无的地位是同等的,是异名同谓的。这里的无,是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真正的无,仅仅是有无这个概念,从概念上讲他和有是阴阳相对,而从实质上讲有无说的这一件事不可以用阴阳太极来描述,因为阴阳太极都在有的范畴内。至于连有无这一对相生相成的概念也没有的从前,是不可描述的,是连无极图都不能正确描述的。没有概念,没有名相,没有语言。所以,这里唯一可以说是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的,就是有无,大道演化,从不可名状,到混沌一团,到化生天地万物,到万物消除天地崩坏,终归于混沌,归于不可名状。这是大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。
我们这里就不做更详细展开,因为道德经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,这段道德经,只是整篇课程的一个题头。
道不可道,道不可传。因为道不可道,道不可传,所以我们今天要讲一讲道不可传的道理。
首先是技术上不可传。
第一,道不可道。道不可说,一说便错,道不可写,写出来就不是道。道,玄妙万方,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,即使强行表达出来,也就不是真正的道了。
第二,道不可穷。道分阴阳,演化天地万物,道无处不在,万事万理都在道中,道是不可以也无法研究透彻的。
第三,道不可传。我的道不是你的道,你的道不是他的道,老子所说的是老子的道。所以道只是自己的,只能自己领悟,而不能靠别人传授。别人说的意思,不是你所理解的意思,你所听到的意思,不是别人所说的意思。
其次是道理上不可传。
第一,道是至高至贵的的东西,不是以物质可以衡量的,所以道不能传。
第二,道是最寻常无奇的东西,人人都可以看到,人人都有道,所以道根本不必传。
第三,道是至卑至贱的的东西,它甚至不值一毛钱,所以道不值得一传。
好吧,这也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东西,上面说的全部都是借口。道不可以直接的讲出来,也可以间接讲出来,不可以直白的讲出来,也可以启发的讲出来。道不可道的意思是,你听得懂没有用,悟的通才是道。现在我们来讲“道生天地物我齐”的第一个字“道”。
好多人都喜欢旁征博引到处找论据,找很多书去研究道,证明道,但却不明白“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”你所研究的东西越多,距离道本身就越远了。以道本身去理解道,不出家门,就知道天下的事情,知道天地运行的道理。
齐桓公在堂上读书,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,轮扁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:“请问你读的是什么书呢?”桓公说:“是圣人的言论。”轮扁又问:“圣人现在还活着吗?”桓公说:“已经死了。”轮扁说:“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。”为什么呢,因为圣人所描述的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古人和他们不能言传的东西都已经死掉了,所以我们所读的文字只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。所以说从文字去求道是一件很蠢的事情,但是我们要讲出来,要追本溯源,却不得不从这件蠢事上开始。
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从汉字的演变来看看道的含义。
在道还没有抽象成一个哲学符号之前,道、行二字还没有分家,这个时候,在甲骨文中没有道这个字,只有行这个字。大家都知道甲骨文是象形文字,它的字形往往就代表着它的含义。行字是怎么写的呢,大家可以去查一查,他是四个弯折,看起来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。所以这个行字,所行的是什么呢?所行的就是道啊,但凡可行皆为道。而钟鼎文中的道这个字,是在行字这个路口中间,加了一个人字。道路是人走出来,或者说人能行能走的就是道路。对于飞鸟而言,天空就是它的道路,对于走兽来说,山林就是它的道路,对于虾蟹来讲,江海就是它的道路,但这些道路,飞鸟可以行、走兽可以行、虾蟹可以行,但人不能行。人能行走的,才是人的道。所以,从广义上说,一切可行之事就是道,也就是我们用现代词汇所讲的终极真理、自然规律。从狭义上来说,人之道就是人所能知、所能行的道路。即使我们现代汉语的道字,一个首字,一个走字,一个是智慧,一个是行动,就是所知与所行。从脚下做起,迈出每一步,知行合一,才是你的道。
所以你看,道这个字无所不包,无论是一切真理和规律,都在其中。道家说有三千大道,佛家说有八万四千法门,西方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。讲道布道,已经成为一个通称,而不是道家独有了。但无论是何真理,都脱不出一个道字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,在路口中间放一个我字,就是我的道,放一个你字,就是你之道。而《道德经》就是老子之道,《南华经》就是庄子之道,谁对道的理解更深更广,他的道就更接近真理,到目前为止,老子是最接近真理的人。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这庐山就是我们心中的道,我们心中的道不同,但道本身是不变的,唯有变化本身才不会变,行这个字本身,就带有变化的意思。随着在道路上越走越远,道路本身没有变,但是人驻足的地方是不停变化的,道路两旁的风景是不停变化的。如果视而不见,走马观花,不去了解这些变化,就不能完整的认识道;如果太专注于脚下和道路两旁的风景,以至于驻足不前,那么就走不到这条路的尽头。
道生天地的“生”字,就是这道路的不断演变。生是什么,生生不息。生字的象形文字是一株大地上的幼苗,大家可以想象,这幼苗由一颗种子,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,种子落地,然后枯萎化为泥土,新的种子又开始新的历程。这是从生到死,从死到生无穷无尽的过程。生这一过程,包括从产生到终结从终结到产生无限的演变。生也是生,死是生的终结,又是新生的开始。泥土可以生草木,草木死而生泥土。
生生不息的道理无处不在,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,就完美的体现了这个道理。金木水火土,五行五气,相生相克,造化流转,生生不息。这不但代表了古人对于天地物质本源的猜想,还阐述了对于万事万物形成与终结的思考,所以,五行学说就比地风水火这四大要更加完美。我们看中国另一项重要学说阴阳八卦的形成,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由八卦,又可以扩展到64卦,还可以无限的扩展下去。由此才产生对中国人影响巨大的六经之一《易经》。
《周易》上说“生生之谓易”,易是什么,易就是改变、变革、革新,就是不停的演化。大到宇宙的生灭,小到一个人的生老病死,无不在大道演化之中。
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这是万事万物的演化过程。有几种不同的解释。一种认为道就是一,道生阴阳二气就是二,阴阳二气相交,形成的稳固和谐的状态就是三,逐渐演化万物。另一种认为无是0,有是一,二就是天地,三就是天地人,如此演化万物。我这里还有更多的解释,各门派根据修行功法的不同,也有相应的解释。我个人以为,这些都不算错,这句话本来便不是实指,而是描述一个从一到多的演化过程,重要的不是二是什么三是什么,而是揭示生生造化的这一道理。
天地,我们现在更多地称为宇宙。有人说,天地和宇宙是不同的,天地只说了空间,宇宙嘛,上下四方曰宇,往来古今曰宙,时间空间都有了。我说这没什么不同,头上为天,脚下为地,六方为天,中间为地,轻清为天,重浊为地,天地是现实存在的事物。而往来古今,讲的是天地的演变,是天地演化的过程,为了表述演变的过程,为了表述演变前后的不同,所以人们创造了宙这个概念,他也只是一个概念,而非存在。天地演化以后是什么呢,还是天地,从开始到终结,天地不变,变的只是天地中演化的事物。而天地宇宙之外,任凭宇宙生灭,时间没有任何意义。所以我们研究天地万物,不需要研究时间,只需要研究天地和万物本身。
天地万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?从一方面说道生天地,天地生万物,万物有生死,来于天地而归于天地,这是一个小循环。庄子快死的时候了,庄子的学生们商量要厚葬庄子。这个时候庄子说:我把天地当做棺椁,把日月当做双壁,把星辰当做珍珠,把万物做陪葬品。我的葬仪难道还不够完备吗,何必如此呢?学生们说:恐怕乌鸦和老鹰会把老师吃掉啊。庄子是怎么说的呢,他说:天葬给乌鸦和老鹰吃,土葬给虫子和白蚁吃,从乌鸦嘴里夺食给虫子吃,这不是厚此薄彼吗?你看,我们现在讲食物链、讲生态循环,庄子早就讲过了啊,从活着一直讲到死。即体现了天地万物的流转循环,又体现了大道之下万物齐一、物我齐一的思想。人死了没有什么特殊的,和万物一样,归于大道流转。这就又牵扯到另一方面。
从另一方面说道生万物,万物皆秉承大道而生,而终归于大道,这是一个大循环。是道生天地人,还是天地生人,这是角度的不同。如果从天地生人来说,人要敬天敬地,谢天谢地。如果从道生天地人的角度,天地人并生,人与天地是平等的。如果从人的角度,人位列三才之一,而居于中位,天地之间以人为尊,人与天地争寿命,与万物争资源,与天地斗,其乐无穷,人是这大道之下唯一的主宰。天地星辰是人类的房子,草木禽兽是人类的食物。讲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个故事。竹林七贤之一,晋朝的刘伶,这个人是一个大酒鬼,他喝醉了以后就喜欢在房子里裸奔,有人见了就讥讽他,刘伶就说,我啊,把天地当做我的屋子,把屋子当做我的裤子,你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。你跟我讲礼,我跟你讲道,驴唇不对马嘴。非汤武而薄周礼,越名教而任自然,这是竹林七贤的态度。只可惜竹林七贤学老庄只学到了皮毛,所以他们除了死的很惨的,就剩下死的更惨的了。
那我们学道之人是什么态度呢,我们修行,不论求养生求逍遥求超脱,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的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道的角度去认识问题,也不妨碍我们以各种态度去对待问题。在内在境界达到的情况下,外在的问题都不是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