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: 古法

三谈丹道与古法的区别

三谈丹道与古法的区别

或者是因我推崇古仙法的原因,又或是因为我传法收银子的原因,又或是因为我不拜神佛的规矩,一些 

重申我对内丹术的态度

重申我对内丹术的态度

有人在一个道教群里看到然后过来告诉我,说有个人说我鄙视全真丹道,然后对方道长非常激动,我想 

古仙法次第与平衡

古仙法次第与平衡

古仙法次第,用大家熟悉的词来说,先是开玄关虚空得炁,不是大药那种大开关,只要做到最浅的万念归一乃至无念,初步的神气合就可以做到了,就是时间短点,需要慢慢延长而已。然后就是积累,以及用收敛法散布此炁于周身形体使先天之气化为先天之精,与肉身相合。收敛法是加强先天炁与肉身相合的深度的,敛炁于形。其实像导引之类也有一定的收敛效果,只是没有专门的方法效果好。这个不是纯粹的先天炼形,还混杂着后天,但是逐步过渡的。初期炼形到一定阶段,以炼神法做单独的炼神,以凝练元神,且叫元神吧。以睡觉或者静定来养神。一养一炼,神、识相合,钻杳冥入神玄关,或说性玄关,但这个不是性光那个玄关,那个顶多算凝神之机。此时神形相合,玄关大开,以境界论大致相当于丹道大药,继而玄关常开,继而全身为一大玄关,神形并炼。形到这里算是纯正先天炼形,直达人仙。神后面还有一大境界,离我们就太远了。至于形神无离,乃至形神互化,那就太远太远了,就是讲一讲,都觉得这辈子不见得够用。

和丹法区别,这个是神形合,炁只是中间的一个介质。形神分炼,不是神炁分开,形也以炁养,神也是以炁养。相比只养金丹,多了一份工作而已。神炁本一体,哪里能分开,炼炁中也有炼神内容,炼神也有捎带着一些炼形的效果。形神分开说,只是方便讲清楚。而且神形应该是大致同步的,不过在俗世修行,炼神不如炼形方便,所以一般炼形要先半步。另外在神形分别修炼的过程中,也是神形相融合的过程,直至神形无离。所以这门古法实际上是除道心外,是三方面来练的的,形、神、合。有一种剑仙法,是一开始就打乱形神融合为一,然后再神形同步进行的。这样的练法,神形基本上是互相平衡而纠缠的。

说到平衡,以丹法举例,丹法基本上是神高于形的,精气神凝聚成丹,越往后练,给形体造成的负担也越大,最终更容易造成身神相离的问题。到了炼神还虚一步都无问题,到阳神老成迁回下田再去炼化肉身,由于身神相离太过,这一步就变得十分困难了。所以早期丹法讲求前期同步炼形,讲肉身长生,而后期丹法不太重视早期炼形,只有个金津玉液小炼形,虽然有大周天,也是为下一步炼神服务,所以就只讲阳神飞升。再到后来,某些门派,从一开始练就身形太不平衡,身神相离太过,神不制气,气不制神,如铅汞不能相抱,以至于小药大药都无法正常采取,所以搞什么木橛子、五龙抓蛋、大死七日。如果一开始牺牲点速度,像古仙法一样神形并重,神形相抱,是不会出现这些情况的,包括炼神中出现的幻景妄境,都很少了。

我所知道的巫道仙

我所知道的巫道仙

(七)道家修炼 道家修炼,无非就是三点,炼神、炼形、炼道心。 一颗道心,要炼得活泼自然、淡 

我所知道的巫道仙

我所知道的巫道仙

(七)巫祝传承 巫道合流之后,巫教传承大多包含在道教之内,但基本上所有传承,都称道不称巫。 

我所知道的巫道仙

我所知道的巫道仙

(五)独尊儒术
春秋战国,百家争鸣,秦代周政,焚书坑儒。绵延了几十上百万年的轰轰烈烈的巫的时代,终于缓缓落下帷幕。
自从礼崩乐坏开始,这个天下就不是以前的天下了。礼是周天子的礼,也是巫祝们世世代代所维护的礼。神明法力再高,也抵不过这天下众生推动的煌煌大势。革鼎变易的激荡之世,巫祝们也成为了被鼎革的对象的一部分。从前说一不二的权力者,在西门豹们面前惶惶不可终日。高层的巫祝们并不受到太多牵累,只是要重新选择站队,收束他们的权力欲望,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。毕竟不管谁当了公候、作了天子,都还是要祭祀上天的,都还是要祭祀宗庙的。小心翼翼一点,不要惹新的主人不开心,依然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。
最底层的巫祝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心,安心的做好巫医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,不要蛊惑人心,不要奢求更多,三邻四舍谁还没有个大病小情呢。
然而整个巫祝体系的解体,已经是不可避免的。整个巫祝阶层不可能再居于整个社会的领导地位。连最高层都成为闲散清贵,中层的巫祝们不可避免的受到最大的冲击。幸好他们还有知识。没有政权可以依靠,还可以做个求仙方士,还可以成为智囊门客,还可以成为阴阳家、五行家。纵然树倒猢狲散,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。
大的危机出现了两次。
其中一次就是焚书坑儒。说是坑儒,但其实坑的主要是方士术士。《史记•儒林列传》说:及至秦之季世,焚诗书,坑术士。《说文解字》:儒,柔也,术士之称。就是说方士和儒,本来是不分的,本来就是一家。儒这个词的本意就是有知识者,指的就是巫祝,并不用来专指孔孟儒家。儒家这个词指向孔孟,应该是诸子兴起以后。但儒这个词到东汉尚未形成专指,它真正成为孔孟门徒的身份证,应该是隋开科举以后的事了。
或者是方士们觉得自己过得太安逸了,或者是突然怀念起了昔日的荣光,总之跟在秦王赵政身边的一些方士们,突然觉得始皇帝也是可欺的。不成想始皇帝这样的英雄豪杰,纵然一时为了长生不老药耐住性子,终究不能长久容忍方士们的欺骗。于是,矛盾爆发了,为始皇帝炼丹的侯生卢生,串联方士儒生非议时政诋毁天子。天子之怒,流血漂橹,始皇帝下令坑杀方士儒生460人。想想其实这人数也不算多,都没能凑到个整数。焚书,倒是烧了不少,除《秦纪》、医药、卜筮、种树之书外,其他搜罗到的书籍,都被付之一炬。这才是巫祝们最大的损失,知识传承要断了。大概始皇帝觉得,巫祝们知道得太多了,以后还是安心做个会治病、算卦的好人,组织一下祭祀,掌管一下礼制,就足够了。
很不幸,秦皇汉武,唐宗宋祖,巫祝们一下子就撞到了俩。这一次的大危机,是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是危机,也是转机,是巫教真正得到了一个延续下来的机会。
其实在西汉初年,巫道合流已经有了苗头。众所周知西汉初年无为治国,奉行黄老之道,与民修养生息。朝廷重用道德之士,自然朝野之间一片黄老之声,黄老思想的研究著述达到了顶峰,从士大夫到贩夫走卒,都能扯几句道德经。就是百家、方士术士们也纷纷向道家靠拢,寻找与道家的融合点,通过求仙这个点有了较深程度的融合,道人羽士在老百姓眼中没有什么区别。但是很不幸,从窦太后主政以及梁王继位等问题上,道家自己都站错了队伍。并且汉武帝雄才大略,修文用武,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好本职工作的臣子,不需要道家人士的掣肘。当道家不能够与世推移、审时度势,就已经违背了道的教诲,又怎么能不被抛弃呢?
前140年,武帝继位,丞相卫绾奏曰:所举贤良,或治申、商、韩非、苏秦、张仪之言,乱国政,请皆罢。前134年,董仲舒建议。推明孔氏,抑黜百家。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。在窦太后死后,道家,连同依附于道家的诸子百家,终于被一脚踢出了朝堂。不过,并不是像秦朝一样要禁绝思想,而是剥夺了他们治政上的主流地位,限制了他们的进身之阶。
然而独尊儒术就是要把除孔孟之道之外的学说都踏翻在地吗?我们现在研究历史,往往局限于对现代汉语的理解。前面说过,这个时候,儒还不是一个完全为儒家专用的名词呢,两汉好多饱学鸿儒,贤良孝廉,都并不是儒家的儒生。一个皇帝,身为人主,不可能被任何一种治政思想限制住,而只能是治政思想为皇帝服务。自汉武帝尔来一两千年,帝王权术,都是外儒内法兼用百家。前提是什么?是百家要投诚,要被限制在以儒家礼制建立的社会框架内,投诚的,就是儒家,不投诚的,才踏翻在地。也就是说,我们两千年来所说的儒家,汉武帝所支持的儒家,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论语孟子,而是以儒学为代表,兼容百家的一个新兴势力集团——儒教。不然,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,又怎么能开出那么多繁茂的花儿?
很多人对儒教这个词非常不解,儒家,并不具备一个教派的特征啊,怎么能说是一个教派呢?是,当然是,还是中国最成功的一个教派。有人说其实这是说的儒家礼乐教化,而非像道教胡教一样的宗教。但是确实,它是教化、也是宗教集团,它具备了教派的基本特征,他不像教派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不一样的教派,巫教,或者说是祖先神教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中国一直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。皇帝,就是教主。
孔子所要尊奉的礼制正是巫祝们所要维护的礼制,儒生所要供奉的祖宗正是祭司所要供奉的祖宗,儒家所要祭祀的上天正是巫教所要祭祀的上天,而皇帝,还是天子。于是儒家和巫教合流了,是为儒教。巫教还是活下来了,尽管经历了社会变革的阵痛,尽管作为一个阶层分崩离析,尽管被剥离了巫术巫法,但是它的核心,他的精神——祖先神道,继续占据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最高层,甚至延续到今天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是商周,还是汉唐,是封国,还是郡县,重要吗?
无论道家还是儒家,以及其他部分学派,都是在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中,巫祝们为了延续下来,主动或者被动的进行的改革。只是最后,学生打翻了老师,儒家胜利了,巫教,在和儒家的结合下生存的最好。
然而倒霉的永远是巫祝的中间阶层,这次他们又倒霉了,跟着道家一起被轰出了朝堂,不能翻身。

请问群主讲不讲大小周天、中脉之说?

请问群主讲不讲大小周天、中脉之说?

不讲,只讲炼形,也讲开脉。但不讲周天不讲中脉,和丹道完全不一样的。古法炼形是积累先天气首要 

古法修行过程是怎么样的?

古法修行过程是怎么样的?

炼形方面大致有积精累气、得气炼形、气自开脉、先天炼形、人仙炼形、地仙炼形;炼神方面大致有养 

丹道与古仙法的异同(二)

丹道与古仙法的异同(二)

阳神丹道与古仙之道的异同是我的一篇随笔,写得比较简单,又是用丹道、炼形这样大而化之的说法,实际上有很多疏漏,只能作为一种方向性、概念性的东西来看看。丹道有好多派别、门类。而炼形自身只是一个步骤,并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,而我所说的炼形和丹道的炼形又不同,是上古中古时期存神炼气之道中的炼形。要说起来,都是神炁二字,从根本上是没有区别的,但从下手或者理念上有客观区别。就像上古法门中的黄庭、守一现在不也被归于丹道么,一些入了教门的上古传承也称丹道。而天元丹法,则类似于上古法门与近世丹道之间的过度衔接。

有道人说形与丹是一个东西,我觉得,在丹道中,只有以身为大丹的派别可以这么说,而养丹孕化阳神脱壳为目的的丹就不同。存神炼气之道的形是指的肉身以及精气,大多丹道派别的丹只说精气神不谈肉身。经云:真人以呼吸为风,精炁为石,神魂为火,天地为炉,炼就不死之药,以求至乐。这里的不死之药和以身为丹是差不多意思。

对于玄关,根据程度不同,可以分形玄关、神玄关,大玄关、小玄关,玄关乍开,玄关常开。所以在玄关问题上有特别多的争议,其实没必要,都是风马牛不相及,只是用了一个词而已。丹道也有从开玄关入手的,但为什么无论从开玄关入手还是从阴极阳生入手,都需要走采药一步,甚至通任督之后仍然需要采药呢。就是因为开玄关,得先天气之后,除非达到先天之体,也是先后天气混杂的。而通任督结小丹之后,养丹所需的只能是先天气,所以无论是炼精化气还是玄关得气,都要走采药一步,用现在的话说就叫提纯吧,转河车就是为的这个。有的人到了练气化神时,就以为这个阶段可以不用再采药了,其实不然,采药过程要一直持续,与炼气化神形成衔接。所以一般丹道的过程是玄关/一阳生—小药—督脉—任脉—小丹—大药—玄关经常开——玄关日常开。

但是丹道直到阳神并不是非要先天之体,只要有源源不断先天气供应就行了。而本脉存神炼气法的炼形目的是先天之体。是玄关—任脉—真气自行养形自行开诸脉—玄关经常开—督脉—玄关日常开—身体大玄关,大玄关开后就勉强算先天之体了。这期间从开玄关到养形开诸脉的过程确实需要一两年长的话两三年。道人说性命双修的确不错,形神兼修是最好的选择,而且对炼形有助益。但目前来讲,极少能有人有那么多时间去专门修行。而先修性后修命对将来炼形的弊端又很大,所以退而求其次,先养形体,到不得不炼神时再去补上功课。先天之体与先天境界就是差着一个精神境界,虽说随着炼形,精神境界会螺旋上升,但是比较专门炼神还是差得多,如果到通督脉之后仍不炼神,就会大大拖累修行进度。所以一般在夹脊后逐步开始炼神,如在通督后开神玄关,由形及神,也可以避免先开神玄关的一些弊端,毕竟神玄关开后再由神及形,要付出比先练形加倍的努力尤恐难以成功炼形。

丹道与古仙法的异同(一)

丹道与古仙法的异同(一)

采药炼丹与先天炼形有根本区别,大家可能对于丹道比较熟悉,都知道丹道是积累的后天精气,取活子 

古仙法门次第并人皇真法说明

古仙法门次第并人皇真法说明

呼吸的锻炼、气感的培养和心性的调整是正式学习前最基础的内容,无论练习什么法门,都是要做做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