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
“龙的传人”这个说法,其实以前是没有的,更没有什么自古以来。随着几十年前“龙的传人”这首歌风靡两岸三地大江南北,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几乎成了共识,动不动就有人一脸骄傲的宣称,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。每每在我腹诽“骂谁呢,只有你自己才是牲畜的传人”的时候,也是感到有些无奈[……]
继续阅读
(七)走向未来
巫、道、仙,修行这条路会有未来吗?
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时代了。修仙啊,开玩笑呢吧,谁这么傻还信那个。老婆,快出来看上抵啊!
科学是向外求的学问,依赖于外物,而忽视人本身的进化。而修炼侧重的是人本身的进化。但是科学可以普惠大众,而修炼只能救度一人[……]
(六)转世轮回
很可悲,转世轮回几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普遍信仰,所以曾经有精神的强悍的汉人,就是变成如今这样的软弱民族。幸而中国还有儒、道思想,不然,就像加比勒卫国那样被灭掉,就像西域诸国那样被灭掉,就像天竺贱民一样变成一坨垃圾。
前面我们在道与生死一章讲过,中国讲人死灯[……]
(五)福地法域
哥已不在江湖,江湖上却流传着哥的传说。
地仙已经无觅踪影,但是地仙留下的遗产却有人继承。
晚唐高道杜光庭在他的《洞天福地记》中列出了十大洞天、三十六小洞天、七十二福地。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,乃众仙所居,道士居此修炼,则可得道成仙。洞天谓山中有洞[……]
(四)仙道修炼
起码在宋代以前,继承自巫祝的存思法仍然是仙道的最普遍的方法。
而如今,提到仙,提到道,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内丹法。
任何一个时代,能够得到真传的都是极少的一部分人。其他人拿着各种丹书丹经道书,研究比照,妄图研究出其中的秘密。而丹经道书中,一般都[……]
(三)仙胡合宗
要谈仙道的话,那么胡教对仙学的影响就不可不谈。仙学在唐宋以后,受到胡教的极大影响。
跟胡教自己脸上贴金说被迎入中国万民欢庆不同。胡教初传入中国,是不受欢迎的。不事生产、寄生蠹蛀、断子绝孙、易姓背祖,胡教这些特点和华夏民族的精神是相悖的。因此在汉魏晋三朝,[……]
(二)不死之方
我们看看方士的定义,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人。技能点:祭祀鬼神、法术术数、算命看相、阴阳风水、行医救人、炼丹合药、忽悠皇帝。
巫祝和方士们,一直认为在某个地方有一种不死药,而服食不死药之后就可以长生不死。开始他们在自然中寻找,例如甘木。后来大概发现没有用[……]
仙之章
(一)仙之渊源
仙这个概念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最早出现于大篆中。原字是一个人爬到一个鸟巢上,寓意人变成有翅膀的羽人。其出处在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舍其坐迁,屡舞仙仙。宾客们喝醉了,纷纷离开座位像鸟儿一样翩翩起舞。
在《庄子·在宥》也有“仙仙乎归[……]
(七)道家修炼 道家修炼,无非就是三点,炼神、炼形、炼道心。 一颗道心,要炼得活泼自然、淡泊通透、真情本心、随性中和。 道心是什么,道心,就是适于修道的心境。信念坚定心性沉着,这严格来讲还算不上道心,只是一个做成任何事都需要具备的基础铺垫。 庄子《逍遥游》一片中的四个阶段,圣人无名、神人无功[……]
(六)道与生死
生是什么,生生不息。
《周易》上说“生生之谓易”,易是什么,易就是改变、变革、革新,就是不停的演化。大到宇宙的生灭,小到一个人的生老病死,无不在大道演化之中。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这就是万事万物的演化过程。
生字的象形文字是一[……]
(五)道与鬼神
人与鬼神,还有动物、植物、昆虫、细菌以及其他各种生灵,都是大道所生,宇宙演化的一部分。
上古人道先辈们,是怎样对待鬼神的?除祖先英灵外,鬼神大概有两种,一种是蛮荒异类,时人认为他们神通莫测,称为神,另一种是就是自然神灵和山灵野鬼,而动物灵则属于妖类。对于[……]
(四)庄子之道
庄子就是这么做的。
老子不是道思想的创造者,也不是春秋时期唯一的道家诸子。说老子是道家创始人,不代表没有其他道家,只是其他道家都被代表了。就像我们现在提到在线支付,就是说微信、支付宝,其他什么Applepay呀、Y支付啊,那是啥!我们说上古两家巫祝、人道[……]
(三)老子之道
上古之道,至老子为之一变。
老子继承了上古道家的遗产,但老子之道,不是上古道家之道。
先说说老子这个人。《史记》中对于老子生平的描述基本上一言难尽。古人称氏不称姓,老聃,聃是老子的氏,老子是姬姓聃氏,其祖先季载,姬姓周氏,季是行字,载是名字。[……]
(二)真至神圣
总有一些修炼上古道家法门的修道人,没有死于无情的岁月,没有死于残酷的战争,他们通过修炼,一直活下来,攀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。
他们从一个普通人,修炼成更有能力的人,贤人、圣人、至人、真人。他们的终极追求就是真人。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。身,就包括神和形,精神和[……]
道之章
(一)上古人道
道,这个概念不是老子创造的,道家,也不自老子始,老子只是写了一篇《老子》,将道这个概念记录下来,而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,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道家思想的极大成者。
上古以降,道从何来?
三代的两种象形文字,在甲骨文中,没有道这个字[……]
(七)巫祝传承
巫道合流之后,巫教传承大多包含在道教之内,但基本上所有传承,都称道不称巫。当然,道教之外,仍然有一些人坚持着原始的巫教传承,就像有些人仍在坚持着原始的道家传承。
静定、存思和音诀是巫祝在修炼方面的主要传承,这些基本上,一直应用于现在的道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修[……]
(六)巫道合流
汉武帝初年,其实对于方术之士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,也宠信过几个有名的方士,例如方少翁为李夫人招魂之事,但前提是不要参与国家大政。而黄老道家却在汉初逐渐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,成为有很大影响力的半宗教团体和治政势力,但这种融合并不严密,只是松散的阵线联盟。
所[……]
(五)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,百家争鸣,秦代周政,焚书坑儒。绵延了几十上百万年的轰轰烈烈的巫的时代,终于缓缓落下帷幕。 自从礼崩乐坏开始,这个天下就不是以前的天下了。礼是周天子的礼,也是巫祝们世世代代所维护的礼。神明法力再高,也抵不过这天下众生推动的煌煌大势。革鼎变易的激荡之世,巫祝们也成为了被鼎革[……]
(四)巫的修炼
那个时候,人的灵性尚未被知识所掩盖,其中有一些人,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到一些超自然现象,例如——有趣的灵魂。他们就成为第一批通神者,他们依靠从灵魂那里得来的经验、预测、探查手段,获得了部落的发言权,成为部落的辅佐者,或者领导者。而灵魂,则依靠他们的帮助,成为——神![……]
(三)巫的体系
巫祝之中有两个大的体系,其中一个是祭祀体系,就是后世的宗庙体系。巫祝从一诞生,贴上的标签就是,事无形、事鬼神。古人说他们是——能接神者。沟通鬼神,祭祀先祖,以及天地自然神灵,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。《周礼》曰:大祝掌六祝之辞,以事鬼神祇。
天地自然神灵,当他[……]
(二)役使鬼神
华夏的巫祝和其他国家、民族的巫师另一个主要的不同点就是,华夏巫祝的主流是役使鬼神而不是信仰鬼神。请注意,这里说的是巫祝而不是一般平民与奴隶。在巫祝发展的早期,肯定有过以信仰鬼神为主的阶段,但是睿智的精英们很快发现了役使鬼神的秘密。管仲谓齐桓公曰:故智者役使鬼神,而愚[……]
巫之章 (一)华夏巫祝 巫是人类最早的神秘阶层了,在氏族社会早期,处于社会权力的顶端,即是与祖先、神明沟通的人,又是部落的领导者。到三代时期,巫祝的地位有所下降,但仍然处在权力的核心,属于国家高级公务员编制。再到后来,经历独尊儒术与巫道合流之后,巫祝阶层大部分并入道教,少部分进入礼部并入儒教,剩[……]
破题——巫道仙
我是一家民间道脉的传承人,不是道教,不是法教,不是术数,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是一家道家学派。下面会根据我自身的经历,和我对修行圈子的了解,来讲述、记录一些事情,说一说我所了解的巫、道、仙,尽量让大家去了解真正的道家思想。
开题明义,是说说我所知道的巫、道、仙[…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