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不是龙的传人
龙在华夏文明里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概念。要追究龙文化的来龙去脉,或者龙形象的产生,那非得写一部《龙文化十二讲》《龙十二代疑云》什么的,我们没那个必要。所以我们就看看龙在我们华夏文明中的主要文化意象,算起来大致有以...
龙在华夏文明里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概念。要追究龙文化的来龙去脉,或者龙形象的产生,那非得写一部《龙文化十二讲》《龙十二代疑云》什么的,我们没那个必要。所以我们就看看龙在我们华夏文明中的主要文化意象,算起来大致有以...
仙之章
(一)仙之渊源
仙这个概念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最早出现于大篆中。原字是一个人爬到一个鸟巢上,寓意人变成有翅膀的羽人。其出处在《诗经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舍其坐迁,屡舞仙仙。宾客们喝醉了,纷纷离开座位像鸟儿一样翩翩起舞。
在《庄子·在宥》也有“仙仙乎归”的说法,象鸟一样飘然归来。而在《庄子·天地》这一篇中,就已经明确了仙字“成仙”的含义,“千岁厌世,去而上仙;乘彼白云,至于帝乡。”庄子的外篇杂篇,可以认为是庄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著述的。可以说在这个时候,仙这个字的基本含义已经确定了,和《说文解字》中“僊,长生迁去也。”含义几无二致。
大家可能发现,成仙这个概念,从一形成,就是做一个有翅膀的人,是飞...
(六)道与生死
生是什么,生生不息。
《周易》上说“生生之谓易”,易是什么,易就是改变、变革、革新,就是不停的演化。大到宇宙的生灭,小到一个人的生老病死,无不在大道演化之中。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这就是万事万物的演化过程。
生字的象形文字是一株大地上的幼苗,大家可以想象,这幼苗由一颗种子,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,种子落地,然后枯萎化为泥土,新的种子又开始新的历程。这是从生到死,从死到生无穷无尽的过程。生这一过程,包括从产生到终结从终结到产生无限的演变。生也是生,死是生的终结,又是新生的开始。泥土可以生草木,草木死而生泥土。
但是大家不关心生,因为大家都是活着的人。大家不想关心自己是怎么来的...
(四)庄子之道
庄子就是这么做的。
老子不是道思想的创造者,也不是春秋时期唯一的道家诸子。说老子是道家创始人,不代表没有其他道家,只是其他道家都被代表了。就像我们现在提到在线支付,就是说微信、支付宝,其他什么Applepa呀支付啊,那是啥!我们说上古两家巫祝、人道,也是这个意思。
出于不同派系的道家思想,在当时各有不同的认识和主张。春秋时期,老子同时代或更早的的道家流派有管仲、老莱子、杨朱等,晚一些的有列子、王诩、庄子、韩非、等等。在修身方面,各个道家流派的主张基本上大同小异,主要区别都在于治政方略。然而道家处世,讲的是与世推移不滞于物,就算儒家、法家都可以说是道家的变异流派,道不行则行之以礼...
(三)老子之道
上古之道,至老子为之一变。
老子继承了上古道家的遗产,但老子之道,不是上古道家之道。
先说说老子这个人。《史记》中对于老子生平的描述基本上一言难尽。古人称氏不称姓,老聃,聃是老子的氏,老子是姬姓聃氏,其祖先季载,姬姓周氏,季是行字,载是名字。如果大家不明白,那就比方刘二奎,二是行字,奎是名字。季载是文王周昌之子,武王发之弟,也是周公旦的弟弟。后来周公旦执政时,将季载封地聃国,就以封国聃为氏,称为季聃或聃季,其后人称季聃或聃季一族。但到老子时,聃国已经被灭,空有聃族。
老子著书立说,传道受业,成一家言,为子学家,所以被世人尊称为子。
至于老这个字,难说所从何来,有人说是因老子出生在夏都老丘...
道之章
(一)上古人道
道,这个概念不是老子创造的,道家,也不自老子始,老子只是写了一篇《老子》,将道这个概念记录下来,而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,是我们所能看到的道家思想的极大成者。
上古以降,道从何来?
三代的两种象形文字,在甲骨文中,没有道这个字,只有行这个字,是一个十字路口。而在钟鼎文中,道这个字,是在行字的十字路口中间加了一个人字,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,准备选择他的道路。这就是道这个字的原始含义了,是人所能知所能行的道路,是为人之道。
所以先有修道人,而后有道。修道人,是与巫祝几乎同时而并存于世的一脉传承。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,我们是上古人道传承。那么我们姑且把上古道家这一脉传承通称为人道。
国之大事,唯祀与戎——《左转·成公十三年...
(七)巫祝传承
巫道合流之后,巫教传承大多包含在道教之内,但基本上所有传承,都称道不称巫。当然,道教之外,仍然有一些人坚持着原始的巫教传承,就像有些人仍在坚持着原始的道家传承。
静定、存思和音诀是巫祝在修炼方面的主要传承,这些基本上,一直应用于现在的道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修炼中。静定基本上是所有修炼必不可少的法门,当然有极少数修法本来是不需要静定的,但还是把静定加在里面,毕竟好用。并且即便是不需要静定的法门,其实原理上也与静定有相通之处。存思又名精思之法,存而思之,精诚思之。存思的对象,可以是人类,可以是神明,可以是草木,也可以是金石;可以是实物,也可以是虚构;可以是图像、也可以是声音;可以动,也可以...